主持人語
陳新華(江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西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以銅、鎢、鈾釷、鉭鈮和稀土為代表的有色金屬,被譽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有色金屬產業也成了江西的6大支柱產業之一。可以自豪地說,一個“色彩絢麗”的財富金礦正成為江西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然而,讓人擔憂的是一些地方在經濟指標的作用下,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對地下礦藏資源進行無序開采,加上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不少原本是富礦區的礦藏資源與環境保護正受到*的挑戰。江西有色金屬產業何去何從?如何進行資源整合與科技創新?怎樣做大做強?2005年11月7日至9日,由國家發改委和中國工程院主辦、江西省經貿委承辦的“江西有色產業技術創新院士行”活動在有“世界鎢都”與“稀土王國”之譽的贛州舉行。且聽來自中國工程院的8位權威院士為我們把脈建言、指點迷津。
江西五朵“金花”綻放
涂勤華:江西省位于環太平洋成礦帶,是我國主要的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稀土礦產基地之一,也是我國礦產資源配套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截至1999年底,江西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60種,礦產地5000余處,其中查明儲量的101種,已列入儲量表的96種,礦產地1106處。對國民經濟影響大的45種主要礦產中,我省有36種850處礦產地。
礦業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全省經濟建設中74.4%的能源、70.6%的工業原材料都依賴于礦產資源供給。有色金屬產業作為礦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省重點培育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在江西,有色金屬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在全省已探明的89種礦產儲量中,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在世界上具有優勢的礦產主要有中重稀土、鉭、鎢3種。從區域分布看,銅、鎢、鈾釷、鉭鈮和稀土五種有色金屬,蘊藏量*為豐富和集中,被譽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
張建華:從全省范圍看,贛南是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金屬資源有二十多種,主要是有色金屬,其中鎢儲量居全國第二,黑鎢儲量全國*,素有“世界鎢都”之稱,離子型中重稀土儲量居全國之首,因此也素有“稀土王國”之譽。
涂勤華:在全省25個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工業行業中,與礦產資源息息相關的產業有10個。銅是江西傳統優勢礦業,鎢、中重稀土和鉭鈮是江西獨特的優勢礦業。2004年,全省有色金屬工業完成產量46.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80.2億元,利稅34.2億元,在各行業中名列第二,在全國同行業排名從第12位進到第8位,已成為對全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省份。通過幾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有色金屬工業三個基地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企業實力增強,技術創新有了新跨越,有色金屬產業逐漸成為加速江西工業化的重要力量。
張建華:贛州有色金屬工業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目前已擁有7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章源鎢制品、耀升工貿、虔東實業、江西南方稀土、贛州鈷鎢、五礦錫業等一批資產與產值數億元的企業脫穎而出,成了贛南有色金屬產業的龍頭。如今,有色金屬產業成了贛州市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贛州則成了我國鎢冶煉和稀土金屬的重要生產基地。
2004年,贛州市規模以上有色金屬產業增加值近13億元,銷售收入58億元。在稀土方面,全市目前已形成每年1萬噸的離子型礦產量,占全國同類礦產品產量的40%;離子型稀土分離總能力每年1.5萬噸,約占全國25%左右;稀土行業實現年銷售收入13.6億元。在鎢方面,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2005年1至9月份,鎢行業銷售收入大幅增長,達到47.16億元。從數據可以看出,贛州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迅速,集聚效應正在形成,未來5年打造贛南百億規模產業集群的構想將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