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以來浙江省機械工業基本保持均衡、穩定的發展態勢看,只要后幾個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不出現大的變動,這種較為平穩的運行曲線將得以延續。個中原因:
一是在國家持續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浙江省機械工業今年前8個月的平穩運行曲線,表明機械工業相對宏觀調控作用的滯后反映已經基本得以釋放,行業和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正在進一步加強。
二是浙江省機械產品市場雖有所變化,但總體需求形勢表現良好,特別是隨著乘用車市場的緩慢回升和輸變電系統改造工程的推進,占機械工業市場份額60%以上的電工電器行業和汽車行業,仍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三是盡管整個機械行業仍需面對能源、原材料價格處于較高位置,特別是部分專用材料(如有取向硅鋼片等)價高貨少的問題,但機械產品的大眾原材料價格也確實出現了回落跡象,有利于企業緩解進一步的效益壓力。
四是雖然由于出口退稅政策、人民幣升值和國際貿易摩擦等諸多原因影響,浙江省機械產品出口增幅出現了逐月下降的趨勢,但較高的出口增幅和上升的產值占比,仍將為機械工業的平穩增長起到較強的支撐作用。
當然,目前整個機械工業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或不利的因素:如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攀升,還將繼續影響機械工業的經濟效益;人民幣升值對船舶、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等出口企業,會增加出口成本,削弱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今年以來我省機械工業新產品開發速度趨緩,(產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0多個百分點,產值占比基本維持在13%左右,)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后勁。綜合來看,全省機械工業的產銷增幅水平還會有所提高,總體經濟效益可能會比前幾個月有所好轉,但后期的出口增幅會在前期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略有回落,虧損企業虧損額將會進一步增加。
關于明年的發展趨勢,從用于檢測我國宏觀經濟狀況的統計數據顯示結果來看,目前我國的經濟運行仍處于“緊繃”狀態。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季度同比增長9.4%,上半年為9.5%,均高于9.0%的預期目標。由此可見,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控制在9%以內的目標,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不會有明顯放松。另外,從2003年一季度到2004年二季度宏觀調控開始,各季的經濟增長率(除“非典”時期外)均在9.6%以上。宏觀調控以來,各季的經濟增長率均在9.5%以下,這也許表明經濟增長正在向正常、合理的區間回歸,經濟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
對浙江省機械工業而言:一是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多種裝備的需求,無論在總量上還是在水平上都還將維持一個較長的相對旺盛時期,機械產品仍有著相當的市場空間。二是我省機械工業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塊發展特征、產品出口優勢和其它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技術條件,在國際優勢產業和世界500強企業的梯度轉移過程中,浙江省的一些重點區塊和優強企業將發揮積極作用。三是我省機械工業經歷了宏觀調控的滯后反映,增長率已經進入相對低點。從歷史上看,機械工業產銷低于20%、效益低于10%、固定資產投資低于10%的情況,在改革開放以來非常少見。在宏觀經濟不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的形勢下,浙江省機械工業要跌落至歷史低點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小。
至于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以汽車產業為例,對成本造成的影響視國產化率高低而定。國產乘用車的國產化率從40%至90%不等,也就有10%至60%的零部件需要進口,人民幣升值2%意味著對不同的整車成本降低10%×2%至60%×2%不等。相對于國產奔馳這類國產化率較低的產品以及整車進口的,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降低還是比較可觀的。而對整車和零部件出口企業,則會增加出口成本,削弱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勞動力成本,現階段我國汽車出口主要依賴于價格優勢。我國汽車出口從一開始就利用國內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和零部件成本優勢采用低價策略,而人民幣升值將減弱該優勢,尤其會削弱國產汽車在向來對價格敏感的亞非拉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但由于目前出口量在各汽車生產企業總產量中的比例并不大,我國汽車出口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所以對汽車整車企業短期經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面效應。
與之相比,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受人民幣升值沖擊則更大一些。除出口會受到影響外,在國內市場也將受到很大影響。我國很多零部件企業原本就缺乏較強的競爭力,整車企業出于利用自身配套資源和提高國產化率的要求才盡可能采用國產零部件,人民幣升值提高了人民幣購買力,將加大整車企業全球采購步伐,這就可能使更多零部件企業面臨生存危機。浙江省是汽車零部件大省,應該進一步重視這個問題,特別應重視對本省整車及其相關產業鏈生產企業的扶持。
總之,我們初步認為:浙江省機械工業的經濟運行狀況將在相對低點徘徊一段時間后開始緩慢回升,2006年總體運行質量預計要好于2005年。
(浙江省經貿委機械行業辦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