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于近期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明確提出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并購重組活躍度持續提升,深市上市公司積極投身并購重組浪潮,新質生產力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25年4月27日,廣州新萊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1323.SZ)披露重大并購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廣州金南磁性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此次交易不僅是新萊福上市后*重大資本運作,更折射出新材料行業在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共振下的戰略布局新動向。
產業鏈整合與技術協同
根據預案公告顯示,新萊福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金南磁材,交易金額預計達70億元。金南磁材在永磁材料、軟磁材料及PM粉末冶金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其在家電、汽車、新能源等領域的市場基礎與客戶資源,與新萊福形成顯著互補。通過整合雙方在材料研發、生產工藝及市場渠道的優勢,新萊福將構建從粉體研發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閉環,進一步鞏固在功能材料領域的行業地位。
據了解,新萊福自1998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專注功能材料,智造美好生活”的企業理念,深耕吸附功能材料、電子陶瓷材料、輻射防護材料、其他功能材料等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從技術層面看,雙方雖在業務定位上各有側重,但存在深度協同空間。例如,金南磁材的永磁材料技術可與新萊福的吸附功能材料形成技術疊加,開發更強吸附力或更具耐候性的高端消費品,為后續功能材料領域的發展打開想象空間。同時,在市場拓展方面,金南磁材在新能源汽車、風電等領域的客戶資源,將幫助新萊福快速切入高增長賽道。值得一提的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單輛電動車需3-10kg釹鐵硼磁材,2024年國內新能源車產量突破1200萬輛,直接拉動磁材需求增至4.8萬噸,這為新萊福打開了全新的市場空間。
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共振
當前,新材料產業正處于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的雙重風口。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新材料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山東等地近期出臺的政策進一步細化支持措施,例如上海市提出到2027年在新材料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并形成3000億元并購交易規模。與此同時,全球新材料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1.5萬億美元,中國占比超過30%,成為全球*大市場。
不僅如此,中國證監會于近期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對高新技術產業并購給予政策傾斜。進一步明確"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的導向,針對高新技術產業推出多項具體利好:一是建立"快速審核通道",對符合"卡脖子"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向的并購重組項目,審核周期平均縮短30%以上;二是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募集配套資金時,適用更靈活的定價機制,降低融資成本;三是在稅收層面,對重組涉及的資產轉讓、股權交易等給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階段性減免優惠。
新萊福作為新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其重組方案符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導向,有望在審批流程、稅收優惠等方面獲得支持。此外,廣東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政策為雙方的文化協同和資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環境。
業內人士認為,優質并購重組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和產業資源的有機組合,助力上市公司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業務空間的全面拓展和價值鏈的優化升級,達到“1+1>2”的效果。新萊福與金南磁材的此次整合,正是一場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典范。
業績提振凸顯長期信心
從財務數據看,此次并購對新萊福的業績提振效應顯著。按2024年經營業績測算,交易完成后新萊福年營收規模預計接近翻倍,凈利潤大幅提升50%以上。金南磁材未經審計的2024年營收為5.02億元,凈利潤8340.57萬元,若順利并表,新萊福的盈利能力將得到實質性增強。此外,雙方通過聯合采購原材料、共享銷售渠道等方式,有望降低采購成本并提升市場份額,進一步釋放協同效應。
復牌后,新萊福股價呈現寬幅震蕩,反映出市場對交易的分歧。4月28日漲停后,股價在5月8日上漲3.6%后次日回調2.24%,成交額*高達2.08億元。浙商證券等機構給予“買入”評級,認為交易將顯著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目標價53.91元較當前股價仍有30%以上上行空間。長期來看,若整合成功,新萊福有望在磁性材料領域形成技術壁壘,同時受益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下游需求的持續增長,進一步鞏固其在功能材料行業的龍頭地位。
新萊福此次并購重組是其在材料產業升級浪潮中的關鍵落子。通過整合金南磁材的技術與市場資源,公司有望在永磁材料、粉末冶金等領域實現突破,同時契合國家新材料產業政策導向。盡管短期面臨關聯交易質疑與整合挑戰,但長期來看,此次交易若能順利落地,或將成為新萊福從“材料供應商”向“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的重要里程碑,為股東創造可持續的價值回報。市場將持續關注審計評估進展、監管審批動態及整合成效,這些因素將*終決定此次并購能否真正實現“1+1>2”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