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閉幕的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內蒙古)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當前鋼鐵產業整體形勢如何?面臨哪些機遇?
張龍強:當前鋼鐵產業整體形勢:一是經濟發展、地緣政治、貿易保護、低碳形勢、智能發展、全球降息等國際形勢正在深刻變化;二是鋼材消費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短期內品種分化將持續,長期將回落,能源用鋼需求繼續增長;三是出口形勢面臨考驗。
中國鋼鐵供應充盈,但需求持續減量,供需矛盾持續累積,減量瘦身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
從機遇來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為行業提供穩定市場需求,新政策帶來需求新機遇,在“雙碳”、數字化發展背景下,行業迎來綠色智能發展新機遇,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新華網:對于“十五五”期間鋼鐵產業發展,您有怎樣的展望?
張龍強:“十五五”期間,鋼鐵產業預計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禁新增冶煉產能,推進鋼鐵企業生產經營規范分級分類管理,推動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在綠色發展上持續發力,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研發應用,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推動碳交易機制落地。同時,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引入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會更加注重拓展高端應用領域,提升高端鋼材產品供給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新華網:通過“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內蒙古)”,您認為內蒙古在承接金屬材料產業轉移方面具備哪些優勢?
張龍強:一是支持政策疊加,內蒙古是我國*同時享有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的省份。二是區位優勢顯著,地域廣袤,地跨“三北”、內聯八省,外接俄蒙,南鄰京津冀經濟圈,東靠東北老工業基地,是產業轉移合作的優選之地。三是能源礦產資源富集,煤炭、稀土、鉛、鋅、銀20種礦產的保有資源量全國*、風能資源全國*、太陽能資源全國第二。四是“綠電”優勢明顯,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超1億千瓦,年可發綠電約2300億千瓦時,能為產業提供綠色能源支撐。此外,土地資源豐富,建設用地指標能滿足開發建設需求。
政策疊加為產業轉移提供政策保障和優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政策風險。區位優勢便于原材料輸入和產品輸出,能更好對接國內外市場。能源礦產資源富集為金屬材料產業提供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原材料,保障產業發展的資源需求。“綠電”優勢使企業能夠生產低碳、零碳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滿足市場對綠色產品的需求。豐富的土地資源能滿足企業大規模建設廠房、布局生產線等需求。這些優勢將助力金屬材料產業在內蒙古落地生根并發展壯大。
新華網: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作為“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內蒙古)——新材料產業專題對接活動”的承辦單位,在產業轉移上有哪些優勢?
張龍強:在產業轉移中,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能提供多方面服務。在保障政府服務方面,承擔國家部委相關產業政策、重大課題的基礎研究工作,全面參與地方政府產業結構調整有關謀劃設計;在深化行業研究方面,開展調研和全面分析,發現和解決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在強化資源平臺建設方面,凝聚內外專家力量,發揮傳統優勢,把握新生機遇,打造信息情報、標準化、綜合咨詢和媒體傳播的國家隊;在加強企業服務方面,高密度開展調研交流,宣貫政策與標準,傳遞信息與需求,研提方案與建議,為企業提供有價值服務。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如超過1600萬篇中外科技文獻、數值型數據超1300萬條等,承擔過多項*研究項目并獲得眾多省部級以上獎勵,具備深厚的科研實力和專業人才隊伍,通過提供市場調研分析報告,協助企業精準定位目標市場;開展標準宣貫培訓,幫助企業快速適應新地區的標準要求,實現產業轉移并在新地區發展壯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