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渝西地區產業發展再獲政策支持。
日前,重慶市經信委起草了《渝西八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倍增計劃》”),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等渝西八區是實施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的先行區,是提升全市經濟能級的新引擎,是推動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倍增計劃》起草說明中如是定位渝西八區,明確提出渝西八區是重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頂梁柱”。
在此定位下,《倍增計劃》提出要加快將渝西八區建成全國*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到2027年,渝西八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實現倍增,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產值超過4000億元。
“制造業是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是帶動就業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引擎。”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然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作為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重慶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著自身優勢與特色,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川南、渝西地區發展定位之一是協同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意味著相關地區要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提升引鏈、補鏈、延鏈能力,培育區域經濟新增長點。
推動成渝合作
實際上,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渝西地區即被寄予厚望。
對于培育重慶都市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即明確要梯次推動重慶中心城區與渝西地區融合發展;推進重慶向西發展,提升榮昌、銅梁、大足、潼南特色化功能,建設與成都相向發展的橋頭堡等。
在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方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也提出支持自貢、瀘州、內江、宜賓、江津、永川、榮昌等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協同、重點領域協作、市場主體聯動機制,協同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物流樞紐。
重慶此次《倍增計劃》也將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渝西八區重要發展方向,并將推動成渝合作列為渝西八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
為推動成渝合作,《倍增計劃》提出支持渝西八區進一步深化與四川毗鄰地區及其他外圍地區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產業協作,重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持續深化川渝兩地在產業協作配套、平臺共建共享、人才引進培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等多鏈條融合,加快構建完善一體化產業生態,推動形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協同發展格局。
此外,承接梯度轉移也被列為渝西八區相關產業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倍增計劃》明確,支持渝西八區依托良好的制造業基礎,按照產業發展定位,積極承接重慶中心城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轉移,并推動相關企業轉型升級,到2027年,承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200家。
產業規模倍增
除堅持成渝合作發展外,重慶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還曾提出注重整車與零部件協同發展思路。
重慶此次《倍增計劃》在提出要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同時,也提出要構建高質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有力支撐重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
為此,《倍增計劃》明確了新能源系統、智能網聯系統以及包含底盤、車身、內外飾3個總成的傳統系統等3個發展方向,并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強化招商引資、狠抓存量轉型、實施集群發展、壯大市場主體等十余項重點任務。
如為培育特色園區,《倍增計劃》提出支持渝西八區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為園區特色發展的主攻方向,聚焦關鍵核心零部件細分領域,進一步完善園區產業布局和空間規劃,優先保障用地指標,適度超前建設與產業發展匹配的基礎設施;引導特色園區差異化、協同化發展,加快形成區域聯動、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等。
壯大市場主體方面,《倍增計劃》則提出支持渝西八區加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梯度培養力度,構建梯度培育體系,孵化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壯大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一批產品競爭力強、產業地位突出的國家“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上市企業。對于相應目標,《倍增計劃》提出,到2027年,渝西八區“專精特新”企業超過1000家、國家“小巨人”企業超過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