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精度提高1倍,生產效率提高20%,產能提升33%,產品利潤率提高2倍,檢驗成本降低60%,年可節約耗材成本100多萬元,減少人工75%,年可節約用工成本30萬元……
這是河北誠為軸承制造公司走"智能工廠"新型工業化道路短短一年的成績單。其軸承套圈及汽車零部件,因高精密度、高剛度、長壽命而90%銷往國外高端市場,成為美國鐵姆肯、德國FAG、日本NSK等多家世界知名企業的"鐵桿"供應商。
在市場需求不旺、人工成本攀升的背景下,臨西縣搶抓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機遇,實施"機器換人、產品換代、制造換法、電商換市"工程,以智能制造為企業發展提供"混合動能",實現軸承產業持續優質增長。
圍繞"機器換人",臨西先后出臺"零占地技改""科技創新獎勵十條"等優惠政策,引導軸承企業走新型工廠化道路。目前有10多家軸承企業完成"智能工廠"建設規劃,其中5家軸承企業已經引進i5智能機床200多臺。誠為公司引進i5系列智能機床60臺,構建起360度六軸關節式機器人全自動生產線15條,經鍛、車、磨、熱處理等12個全智能工藝流程和高精密檢測,產品工藝和質量均能達到甚至超過國際高端客戶的嚴苛標準,高端客戶群體在迅速發展擴大。
圍繞"產品換代",臨西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依托科研院校提升產品研發能力,高鐵軸承、高速電機軸承、轎車輪轂軸承、液壓搖擺軸承等一大批中高端產品研發上市。河北三橋軸承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的高鐵專用軸承可使單節車皮載量提高100噸,壽命長、穩定性強,可完全替代進口;依托產品研發,飛龍軸承公司靜音軸承產品超國標,完全可替代進口。
圍繞"制造換法",臨西通過技改實現產品制造高質量、高產值、低耗能、無污染,引進一批核心工藝和關鍵技術,產品層次明顯提升。恒泰瑞欣公司將液壓機床更換成伺服數控機床,建立了磨削液大循環系統,實現了磨削液零排放、零污染,水、電分別節約90%、70%以上。飛龍公司引進2臺冷輾擴工藝設備,成功實施了節能技術改造,一套產品可節省鋼材15%至35%。
圍繞"電商換市",臨西致力打造中國*大軸承商貿集散地,銷售人員4萬多人,全國各大城市及大部分縣城均有臨西的軸承門店。臨西縣與河北星軸網絡科技公司合作,建立集供應鏈b2b交易子平臺,互聯網金融服務電子平臺、智能倉儲物流服務子平臺、供應鏈集成服務子平臺等于一體的"找軸網",平臺運行半年交易量達15億元。